助推STEM教育发展,建设附中特色课程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19    浏览次数:

——东北师大附中“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专项       课题推进会议成功举行

2018年12月15日,我校申报的《基于“STEM+”学科教育的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中国教科院“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专项课题已顺利在北京开题。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STEM课程建设,2019年1月10日,在自由校区六楼会议室召开了东北师大附中“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专项课题推进会议。课题负责人邵志豪校长、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并邀请到了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的杜亚丽副院长、张胜利主任两位专家进行专业指导。

会议由教务处张福彦主任主持。张主任首先介绍了课题的整体情况,指出中国教科院“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是我国STEM教育深入开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剂,东北师大附中作为全国STEM教育的领航学校,希望凭借此项目的开展,继续将我校的STEM课程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图片3.jpg

首先,邵志豪校长向与会人员进行了介绍了我校STEM教育开展的整体情况。邵校长谈到,东北师大附中STEM教育的缘起于2016年我校派遣张晓顺和潘伟两位教师赴美国伊利诺伊州 D128 学区专门深入学习美国 STEM 教学经验。此后,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成立东北师大附中科创教育协作体,起草《东北师大附中科创(STEM)教育协作体章程》,尝试多学科联合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跨领域整合课程”,参加全国STEM教育大会,创建集思堂创新实验室等。邵校长还特别强调了我校STEM课程的国际化特色,如聘请以色列专家对我校STEM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及未来即将与美国专门的STEM学校开展合作等。邵校长还梳理了我校在实施STEM过程中取得相关荣誉,包括我校被评为“中国 STEM 教育2029 创新行动计划”领航学校和种子学校,获得STEM教育十佳空间奖,张晓顺老师被评为种子教师,韩东铭老师的《扎染手袋创意设计与制作》和田爽老师的《集思堂创新思维训练课》,获吉林省STEM教育优秀课程案例,韩东铭老师获优秀STEM教师,张晓娟副校长和于海滨老师入选吉林省STEM专家人才库等。

图片4.jpg

张晓顺老师作为我校的STEM种子教师,从STEM教育理念的国内外研究和国内现状出发,阐述了我校课题核心理念STEM+学科的理论优势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论述深入浅出。并以STEM+物理学科为例,为大家提供了STEM+学科课程开设指导建议。李伟老师以田爽老师的集思堂创新实验室校本课《幸福的植物》为例,从具体层面讲解了STEM课程开设案例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相关细节,并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开课建议。

两位老师汇报后,吉林教育科学院的杜亚丽副院长从课题文本的角度,对我校STEM课题进行了专业指导,并对后续的课题实施提出了中肯建议。张胜利主任着重介绍了全国知名高中的STEM教育课程开展的具体做法,希望我校能够借鉴成熟经验,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将我校的STEM课程打造成全省的样板。

最后,张晓娟副校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张校长希望全体STEM教师,认真领会此次会议的精神,努力学习STEM教育理论,根据学科特点灵活开展STEM课程实践,积极推动课题的如期开展。

   

图片9.jpg


  STEM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一直是国际范围内的研究课题,具体课程的开设更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东北师大附中作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者,有义务也有责任,以此次课题推进会为契机,在STEM课程开设方面大胆创新,稳步推进,构建合理开课范式,系统梳理成果并积极推广,为中国的STEM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