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华文化之根,融多元文化之粹:对文化自信的思考——记第三期学子论坛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23     浏览次数:

九月三十日,校学生处在五楼小礼堂举行第三期学子论坛。来自高二28班的主讲人陈思丞同学在"守中华文化之根,融多元文化之粹"的标题下,对本期主题进行了精彩演绎。学生处彭清波主任、高二年级于欣主任、高二年级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9.jpg

陈思丞同学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平时自律自觉,综合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她在课余时间里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知与行中逐步练就未来为人处世所需的核心素养,在博采众长中逐渐理解自我,淬炼自我和提升自我。

1.jpg

陈思丞从"民族文化是存亡之根""以温情和敬意对待母文化""融粹复兴中国文明"三个方面展开了讲题。与同学们进行深入探讨。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首先她强调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是你是谁这一根本问题的答案,民族文化越强,民族凝聚力就越强。她从作为文化健康发展之必要条件的角度阐明,增强本位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本是当代青年创造新文化应秉承的准则。以清华大学国学教育为例,她使同学们深刻意识到民族文化是存亡之根。陈思丞同学通过阐释原生文明和次生文明、比较中国与其他古国文明,点出中华文明之所以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传承了原生文明和本位文化。

2.jpg



说到对待传统应取的态度,陈思丞引用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弁言中的观点,指出要对母文化怀有温情与敬意,克服偏见。没有本位文化的民族是不受人尊重的民族,而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面临不断流失的困境。她区分了亡国亡文化的不同,指出延续中华传统,使文化不亡,匹夫有责。



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与输出上,她列举了其他国家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提出每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交流的前提。而我们只有有尊严、有勇气坚持和展现本民族的文化,方可推陈出新,增强华夏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扩大中国的文化疆域。



最后,陈思丞同学以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话作结:

夫国民发展,功虽有在于怀古,然其怀也,思理朗然,如鉴明镜,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长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死。

整场活动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和深沉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今日文化建设之重心,应在了解传统,重视传统,发扬传统。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立足本位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推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