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模范集体称号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26     浏览次数:

1.jpg

喜迎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东北师大附中的工会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和嘉奖,荣获吉林省模范集体称号,东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刘丽君代表学校参加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2.jpg

3.jpg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0年,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元晖先生,现任校长邵志豪博士,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刘丽君博士。建校69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笃行“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理想,坚守“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的校训,以“研究型”“实验性”的办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中学行列,被誉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名片”。

21世纪的东师附中,不断的追寻与创造,弘扬“学术、创新、自觉、友善”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的治校方略,坚定不移的走向“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的发展之路。

 

(学校领导班子照片)

 

一、搭建专家型领导班子,保障职工群众权益。

学校长期领航吉林省基础教育,与科学、稳定的管理结构密不可分。大学领导下的领导班子,是一支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强,能力业绩好、引领作用强,廉洁自律、民主团结实干的管理队伍。

学校领导班子充分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管理模式的工作创新:成功开设“附中宝贝”教职工子女课后素质拓展课程,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开展春游、趣味运动会等工会活动以加强团队建设;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来救助有困难的教职工和学生;最大程度地多样化满足教职工的体检需求;成功举办了首次离退休教师返校活动,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工作。

 

二、创新实施党建“六个工程”,科学推进“三早”育苗工程。

学校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按照“两学一做”活动的要求,以创造性开展党建“学习、实践、领袖、未来、温暖、模范六个工程”为载体,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科学推进“三早”育苗工程,建设青年党校,深入地开设思政课,抓住课程、活动、文化、组织和评价五个衔接要点,有效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研究,推进生涯规划教育、STEAM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分制管理实验等,不断深化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多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显现。学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7级2班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学校为国家广育英才,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校友,在社会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

三、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甘于奉献的教职工团队。 

学校从国家教师发展战略和学校的学术文化传统出发,坚持价值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创师德建设新局面,形成了一支奉献意识强、教研实力足、发展潜力大、友善和谐稳定的教师队伍。

附中教师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参加“义务献工”活动:踊跃参加组团式援藏项目;主动承担省、市教研室的“送课下乡”工作;高频参加吉林省图书馆“助力春城学子”公益活动;义务指导学生项目研究活动。参加“义务献工”都是挤出自己的业余时间,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极大地体现了附中教师朴素无私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展示附中党员教师高尚的师德风范。

四、扎根东北大地,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学校作为扎根东北大地的一所优质中学,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思考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的精神实质和精准要义,勇于承担、大胆实验、积极带头,设计并开展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帮扶的“1+1深耕计划”,全面落实面向贫困县的精准“教育扶贫”,解决乡村存量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助推乡村教育振兴。

学校从2003年起,学校开展“名校义培”活动,共培训乡村教师1600多名。其中,与长春市总工会联合培训1000名教师;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倡导下,邀请600位乡村教师到校免费培训。2016年设计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帮扶项目——“1+1深耕计划”,与黑龙江省国家级贫困县甘南县组成教育精准帮扶,开展“甘南项目”,历时3年。从2018年开始,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倡导下,学校与吉林省安图县组成教育精准帮扶,设计了为期3年的更为全面深入的帮扶计划。

五、进行学术型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生态文明是学校校园形象的主题,校园文化以激发学生、教师发展为直接目标。在文化建设中,形成了成熟的6项措施:开放气质的六大课程中心建设;学术气质的附中讲堂;书院气质的学习环境;现代气质的智慧校园;国际气质的交流文化;卓越气质的走廊文化。学校提出“立体绿化和三季有花”的校园绿化美化目标,专门设计了景观独特的小花园。庄严的陈元晖铜像、磅礴的东师附中赋、典雅的名人石刻等景观汇聚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环境。学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体现了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