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大学理科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5     浏览次数:

为探索中学与大学理科创新人才方面的有效衔接,东北师大附中与吉林大学联合开展理科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项目,这是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时代要求,同时为东北师大附中多元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是继人文社科项目以后我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9年12月17日,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大学理科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项目启动仪式于青华校区五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吉林大学党委常委边铁副校长、教务处王国强处长、王瑞副处长、招生办李宝永主任、李莲英副主任、教务处王绍玲老师以及57位项目导师的代表——物理学院李红东教授、化学学院李国栋教授、吉大二院眼科于澎教授、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顾玲嘉导师组代表朱晓欣老师、交通学院孙文财教授。参加本次启动仪式的我校领导有东北师大附中邵志豪校长、姜远才副书记、张晓娟副校长、杨景云副校长、教务处张福彦主任、高二年级付桐主任。

图1.jpg

下午2点50分,启动仪式正式开始。邵志豪校长首先在仪式上致辞。邵校长明确了东北师大附中和吉林大学办学目标的一致性,强调了导师团队的专业性与地理条件的优越性,对吉林大学相关领导和各位导师表达感谢,也对项目未来的研究表达了期待。他在结尾中提到:“希望同学们虚心学习导师和学长身上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勤奋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科学思维,高效利用课余时间,高质量完成研究项目,形成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图2.jpg

接着,进行了导师聘任仪式。由邵志豪校长为五位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图3.jpg

在热烈的掌声中,吉林大学边铁副校长进行了讲话。边铁副校长介绍了吉林大学的优势与近年来的成就,同时提到:“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而青少年的培养是一个全过程的教育体系,创新人才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要达到这个目的,教育体系中的各个阶段必须相互促进。”这一切都无疑对东北师大附中和吉林大学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坚定了二者的力量和信心。他鼓励有能力基础、有创新潜质的高中生提前走入大学,通过与导师交流合作和研究学习,走向科技的前沿,勇攀科技高峰。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衔接合作培养,再续并增进东师附中和吉林大学的渊源。

图4.jpg

随后,从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工程五大专业共57个研究小组中选出的5个优秀开题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做开题展示。

小组代表同学分别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计划与方法、预计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专业理论相结合,语言通俗但不乏准确,形式正式而又多样,极大的扩展了视野,也充分展现出高二学子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正如唐棠同学说的那样:“科学研究是不图回报的,但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回报”,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份成果,更体现了附中人的求索精神。

图5.jpg

 

图6.jpg


最后,许鎏杨组指导教师李红东教授、唐棠组指导教师李国栋教授、祖小岚组指导教师于澎教授、李春阳组指导教师代表朱晓欣老师、付骐骏组指导教师孙文财教授分别针对自己指导的研究小组的开题报告进行了点评。他们无一不惊喜于附中人的踏实认真的精神,也无不对未来充满着期待。那些将理性和温度完美融合的话语注将化作动力支撑着200余名黄星学子在未来的一年中坚定前行。


启动仪式,不仅仅是对项目启动的宣告,更是推动未来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它赋予我们学习中的仪式感,既是一份督促,也是为了给予我们一个美好的、满怀希望的开始。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愿同学们在未来的研究学习过程中能永葆一颗热情、积极之心,永怀认真、严谨之情,在团队中研究,在研究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