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校四个项目获2018年吉林省教学成果奖!

发布作者:研究室    发布时间:2018-12-01     浏览次数:

201811月19日,吉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公布,在基础教育类奖项评比中,我校斩获佳绩,共有四项成果获奖!其中荣获一等奖两项,荣获二等奖两项!

爱奇艺20181201105731.png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为落实德育领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目标,邵志豪校长主持的 “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机制创新研究” 项目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体化模式”,形成了29项德育制度。获得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梦小主人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活动课案例集》、《百首童谣唱响价值观》MV集锦等。在全国专题报告和讲座50余次,多次召开现场会,辐射效果显著。

早在1950建校之初,东北师范大学就明确提出:附中具有实验中学性质,应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验和研究工作。多年来,各个学科组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实验。特级教师孙立权主持的“语文教育民族化课程教学实验”横跨初高中六个年级。该实验由言语/文化观、批注式阅读、非教学性备课、参较式阅读、从游式教研等原创理论指导,以“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等14项课题、“两年教背古诗词300篇”等多项实验、《汉字文化》等多门选修课为平台,以“语文教育民族化实验现场会”“东师附中语文学术节”“东北知名高中语文教育论坛”为推广途径,发表论文73篇、著作与教材17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德树人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根基。特级教师沈艳春主持的“初中学校传统文化知行合一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基本确立了“一主—二修—三式-四类”的“1234”式课程结构,该课程结构在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基础上,更好的处理了不同的课程类型之间的均衡以及学科内部内容与经验的组织、难度水平组织,形成了科学的学科课程体系。通过创设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式”国家课程、“拓展式”校本课程、“主题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等模组课程,构建符合学科思想特点的校本化学科课程体系,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认同。

我校是幼小初高一贯制学校,做好不同学段教育的衔接是我校的一大优势,也是一大特色。赵海军副校长主持的“幼小双向式、全程、多维衔接的实践研究”项目创生了一套卓有实效的实践体系与操作模式。突出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全面丰富课程内容从积极态度、学习环境、人际互动、行为规范、独立自理、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等七个方面系统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依托K12一体化贯通培养的优势,充实并完善了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园(校)本课程系列之《环境创设篇》《适应季指导篇》《活动案例篇》《间休律动篇》《家校协作篇》等5部指导用书;抽样提交了《个案研究样例集》1部;相关课题研究结题6项;幼儿园、小学教师撰写论文59篇;教师个人专著2部:《一年级入学指导AB篇》《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师优秀课例、主题活动百余节。

我校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是我校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经验凝练,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这些项目的获奖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的肯定。将激励我校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