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校报》登载东北师大附中邵志豪校长理论文章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9     浏览次数:

115日,《东北师范大学校报》第二版用半个版面的篇幅登载了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的题为《“创造教育”引领下的学术型中学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文章。

作为东北师大附中的领路人,邵志豪校长大力倡导学术立校,将学术型中学的建设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经常利于休息时间阅读国家教育改革的相关文章、大学的办学思想文章以及各类的的教育理论著作,将教育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形成具有附中特色的学术型中学的管理理论,并不定期的发表在国家及地方的各级各类期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引领着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中学教师学术发展的方向。

85VU%82XD@R[VASD]IPH[1B.png

   “创造的教育”引领下的学术型中学建设与发展

 

作者:邵志豪

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人才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东北师大附中是东北师大创办的附属中学,69年来,附中在大学引领下,坚持“实验性、研究型”办学特色,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多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时代,东北师大附中在大学 “创造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开展学校品质提升工程,确立“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发展定位,以“学术型中学”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办学提供范式与引领。

一、历史传承:学术型中学的形成过程

东北师大附中建设学术型中学的办学特色是在文化的传承中逐渐形成的。主要经历了学术化中学萌芽、学术性中学发展和学术型中学建设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一) 学术化中学萌芽阶段

1950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设立之初,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成仿吾同志就提出“附中应办成先进中学,附属中学应成为一所进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实验的实验型中学。 ”附中首任校长陈元晖先生进一步提出“附中教师要做教育家,不要当教书匠”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校学术型中学的特色办学定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探索教育规律,加强基础课教学,学校进行“一条龙”教学改革实验。

(二) 学术性中学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1984年,在“面向21世纪,培养未来人”理念的引导之下,创造性总结了“五以”教学思想。1993年,学校提出了“淬砺教育”和“个性化教学” ,注重学生的特色发展,开展分层走班实验教学,成为了学校学术性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步入 21世纪,学校又相继启动了“文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主体性德育”“自觉教育”的教育实践探索模式,在学校学术性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 学术型中学建设阶段

2015年,学校明确提出建设学术型中学的特色发展定位。从理念、学生、教师、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全面推进学校的学术性发展。在理念方面,提出了追求“崇高而优美”的办学理念,力求以教育的崇高感和美感践行教育的艺术;在教师发展方面,学校创立教师研修院,启动元晖工程以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在学生发展方面,以“六星”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的学术品格培养。这些措施成为学校全面步入学术型中学建设的特色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现实定位:学术型中学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办学理念的下位概念,是对“办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具体化回答。东北师大附中有着 69 年的厚重历史,并已经发展成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基础教育领航者。考察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其本质在于学校始终坚持在不断升级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 教育家办学与学校特色

东北师大附中确立“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 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 发展定位,以 “学术型中学” 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提升学校品质。 想要更好的发展学校的 “学术型中学” 特色, 有着卓越创造力的教育家才是能够出色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教育家办学是推动特色办学的最佳方法,而特色办学的直接目标是学校品质的提升。

(二) 学术型中学的内涵解读

目前,国内外对学术型高中的理解各有偏重。一般来讲,国内的研究倾向于进行功能性解读,例如,王占宝认为:“学术型高中的要义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生命力的人。 ”国外的研究则倾向于特征性解读,例如,芬兰罗素高中提出:“以发掘学生学术潜能的课程设置、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学术型的教师队伍”作为其学术型高中的内涵。

东北师大附中追求的学术型中学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通过教育各个环节学术文化的塑造,培育教师的学术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造就学校的学术品质的一类学校。

(三) 学术型中学的理论构想与治校方略

“建设学术型中学” 的发展定位既体现了学校的特色文化,也是学校对办学方向所做出的选择。学校品质的提升包括学校发展的定位、目标与理念,即学校发展的原点(O) 或初心,还包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分别是学校发展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校的品质就是长(L)×宽(W)×高(H)的体积,而品质的高低还取决于学校定位、目标与理念,我们称之为学校品质提升的“OLWH”学校发展构想理论。在“OL-WH”学校发展构想理论指导下,东北师大附中的学术型中学建设,以“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学术型中学”为原点(O) ,以学科建设与学术型教师培养为重点的持续发展(L),以制度建设与学术型校园建设为重点的协调发展(W),以课程建设与学术型学生培育为重点的特色发展(H),构成了学校品质提升的立体发展模型。

为把学术型中学建设的理论构想落实到学校品质提升的实践中,在“OLW H”学校发展构想理论指导下,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的治校方略。其中,“学术为基”是原点(O),就是要坚持学术立校,“学者为先”是长度(L),就是要坚持教师学术性成长,“学风为要”是宽度(W),就是要坚持以优良的学风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学生为本”是高度(H),就是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三、实践探索:学术型中学的实施策略

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办学特色的实现遵循以学术型课程与活动的培养系统、学术型教师的促进系统、学术型校园文化的支持系统来实现学术型学生成长目标的三位一体的设计和实施模式。

(一) 目标系统(O):学术型学生

学生的学术性发展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探索逐步发展成具有学术素养、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人的过程。学生的学术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术精神的树立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东北师大附中所倡导的学术性发展并非一维的单向度发展,而是一种以学术性发展为特色的全面的发展,包括学业成绩(L、综合素质(W)和个性优长(H) 三个维度,原点(O) 就是学生的发展定位与成长目标。东北师大附中培养的学术型学生是指在不同领域内具备高端发展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力,乐学、善学;具备更强的意志品质,能持之以恒;具备更强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能创新创造;具备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能以民族复兴、世界发展为己任。

(二) 促进系统(L):学术型教师

学术型教师主要是指与学术型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在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和专业探索方面能够进行积极的反思、探索、创新的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高超、学术能力强劲的教师队伍。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教师的成长包括专业发展和学术发展两条平行且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路径。其中专业发展包含了“常规教学、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三个方面精细化培养维度。教师学术发展则包含了“学术组织、项目研究、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四个方面的进阶式培养维度。学校根据柏林纳(Berliner ) 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四个成长阶段的教师学术性成长方案。通过学术型教师的培养,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学校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学术型教师真正成长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发展力。

(三) 培养系统(H):学术型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各门学科和教育活动。学术型课程作为学术型中学实施策略中的高度,就是以学术型学生为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课程可以概括为“12345”学校课程体系。“1”是一个课程理念,即全面发展、个性优长。“2”是两类课程形态,即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是三个功能维度,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4”是四种修习要求,按照课程管理与学生学习要求,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课程分为国家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5”是五大特色课程,为突显学术型学生培养目标,学校整合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群,即附中通识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博雅学堂课程、学术锤炼课程、生涯规划课程。

(四) 支持系统(W):学术型校园

学术型校园是指以激发学生、教师的学术性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立德树人指导思想,包含以德为先的校园思想、学风为要的校园文化、学术为基的校园环境。以德为先的校园思想是学术型校园的灵魂,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校园建设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建立起涵盖思政学科课程、校园德育课程、学科思政课程的“三位一体”中学德育体系。建立东北师大附中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领全体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学风为要的校园文化是学术型校园的核心,优良的学风——— “勤学、好问、多思、求是”是学术型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学校的教风———“勤奋、严谨、善诱、慎行”引领学风,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凝结成学校的校风——— “团结、向上、求实、创新” 。学风、教风和校风,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学术为基的校园环境是学术型校园的重点,在学术型校园建设中以“学术、创新、自觉、友善”为主题建立了开放气质的课程中心、书院气质的学习中心、学术气质的附中讲堂、现代气质的智慧校园、国际气质的交流文化。软环境与硬环境齐头迸进,学术型校园助力学术型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东北师大附中在大学“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把理念与历史传承结合,把理念与学校现状结合,把理念与未来发展结合,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多样化办学、学校品质提升提供了范例,也为我校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学术型中学办学目标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